从2002年1月1日(欧洲人称作“e-day”,即欧元日)起,3亿多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同一種货币──欧元(英文是euro,货币符号是&ldquo euro rdquo;)。现在欧元纸币和硬币已经成为欧盟15个成员國中12國的法定货币,这12个國家是比利时、德國、希腊、西班牙、法國、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芬兰,即欧元区國家;另外3个欧盟成员國(丹麦、英國、瑞典)出于本國各自不同的情况而暂不采用欧元。
实际上欧元在1999年1月1日已经问世,当时欧元区國家的货币与欧元的汇率被不可改变的固定下来。但是在到2002年1月1日以前的过渡期内,欧元仅是金融和外汇市场上的账面货币,是一種史无前例的看不见的“无形货币”。在现金流通方面,欧元区國家在过去3年中仍然在使用成员國的货币。尽管这一期间成员國的货币被官方认为已经仅仅是欧元的表现方式,但是在公众心目中,只有当欧元的纸币和硬币投入使用时,欧元才真正到来。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金开始正式流通,在经过两个月的欧元与原成员國货币的双币流通期后,从3月1日起,12國的货币(比利时法郎、德國马克、西班牙比塞塔、法國法郎、爱尔兰镑、意大利里拉、卢森堡法郎、荷兰盾、澳地利先令、葡萄牙埃斯库多、芬兰马克、希腊德拉克马)全部结束其历史使命,彻底退出流通,欧元终于“一统天下”。
欧元现钞包括欧元纸币和硬币。纸币共分7種面值,分别为500、200、100、50、20、10、5欧元,票面额越大,纸币面积越大。纸币正面图案由象征合作精神的门和窗组成,背景是由12颗五角金星环绕的欧盟旗帜;纸币背面图案是含意为联系纽带的桥梁。各種门、窗和桥梁等图案分别代表欧洲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按币值从小到大依次为古典派、浪漫派、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和洛可可式、铁和玻璃式、现代派风格,颜色依次为灰色、红色、蓝色、橙色、绿色、黄褐色、淡紫色。此外,纸币还留下1/5的票面空间,由欧元成员國印制各自的徽记,如风景名胜、國王头像等。欧元硬币共分8種面值,分别为l、2、5、10、20、50欧分和l、2欧元,1欧元等于100欧分。硬币的正面是代表欧盟國家之间凝聚力的欧盟地图和条形图案,背面图案由成员國选择各自的國家标志。这些带有不同國家标志的纸币和硬币是可以在所有欧元区國家使用的。
毫无疑问,欧元的正式流通不仅是欧洲历史上、而且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终于以一種看得见、摸得着的确实方式进入到欧洲公民生活之中。必须强调指出,欧元的诞生并非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欧洲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而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國家从纷争走向联合,即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辉煌成果。欧元的诞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标志着欧洲统一的思想正在逐渐地变成事实。从更广泛的意义而言,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不是倚靠战争或者强权、而是通过协商制定的一整套制度将國家主权象征的货币统一起来,民族國家主权不可分割、转移的传统观念因此受到严重的挑战而發生动摇。
欧洲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发源地,几百年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欧洲成为世界上最为富饶的地区,但与此同时,民族國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却使得欧洲陷入不断的战乱纷争之中。长期以来,欧洲人一直在寻求着欧洲统一的途径──宗教、文化、军事、政治&helli helli 。就在多少政治家、军事家试图统一欧洲的鸿图大业相继失败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却在悄悄地、逐步地将欧洲各國的经济融合在一起,推动着欧洲联合的历史脚步迈入20世纪下半期的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欧洲國家在20世纪上半期经历了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血与火的洗礼;西欧各國终于认识到用武力谋求國家利益和统一欧洲是行不通的。战争中形成的欧洲联邦主义思潮和战后欧洲政治安全格局的变化,促使西欧國家开始认真考虑用和平手段统一欧洲的途径,主张欧洲必须在國际一体化、尤其是经济一体化的范围中重建。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欧洲各國普遍陷入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的困难之中,任何一个欧洲國家已经不可能单独依靠本國的力量恢复经济和在國际舞台上发挥影响。欧洲各國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复兴与繁荣,对此,西欧國家在战后很快便取得了共识。 毋庸讳言,战后初期西欧國家寻求更为密切合作的初始动机,是希望永遠消除法國和德國之间的潜在战争威胁,不过,这種政治安全目标不是通过传统的政治联盟、而是通过崭新的经济一体化战略来实现的。以让·莫内和舒曼为代表的欧洲一体化先驱者将统一欧洲的宏伟政治目标与循序渐进的经济一体化措施相结合,从1952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始了西欧地区一体化的进程。1957年3月西欧6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订了“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即目前的欧洲联盟的前身)。欧共体成立后,通过建立关税同盟(在成员國之间消除关税壁垒和统一对外关税)、实施共同农业政策、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将成员國经济融合在一起,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成包括12个西欧國家的统一市场,而正是这一逐步发展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为统一货币的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欧元作为欧洲统一的货币从最初设想提出到最终成为现实,经过了几十年的漫长历程。欧洲经济共同体创立之时,罗马条约中并没有包括建立统一货币的任何条款,仅仅提出了某些初步的货币一体化构想,如关于汇率制度和经济政策的协调,其意图是促进共同市场的正常运转。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欧共体建成关税同盟后对一体化进程的推动,加之國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西欧國家货币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汇率关系的需要日益迫切。1969年2月,欧共体执委会提出了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的“巴雷计划”;12月,欧共体海牙首脑会议正式决定建立经济货币联盟,此后通过的“维尔纳报告”计划在10年内分三个阶段向统一货币和建立欧洲中央银行发展。然而,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的國际金融危机打乱了欧共体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的计划,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使得建设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计划流产。虽然经济货币联盟未能获得成功,但是欧共体成员國之间建立起一種可以调整的中心汇率制度,即针对美元的蛇形联合浮动汇率制度。此后,愈演愈烈的美元危机造成的汇率不稳定,使得欧共体各國认识到应该创立一種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即设计和发展一種与成员國货币同时存在的欧洲共同货币。欧共体执委会于1977年10月再次提出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议,主要集中于汇率稳定,基本目标是在欧洲创造一个货币稳定区。在1978年4月的欧共体首脑会议上,德國和法國提出了有关欧洲货币体系的联合动议;同年12月的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决议。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生效。欧洲货币体系包含四个要素:欧洲货币单位埃居(ecu);汇率稳定和干预机制;信贷与货币支持机制;对第三國的汇率协调政策。其中,汇率机制是欧洲货币体系的制度基础,而共同货币埃居是体系的核心。严格地讲,埃居并不是一種真实存在的货币,而是由各成员國的货币按一定比重计算形成的篮子货币,其作用是作为汇率机制的共同标准和干预汇率的参照点,同时作为成员國的中央银行之间的结算和储备货币,埃居的这些特征以及此后的顺利运营使其成为欧元的前身。欧洲货币体系建立后的十几年中,在國际金融市场不断出现动荡的情况下,参与汇率机制的國家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欧洲货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