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國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本轮物价上涨推波助澜
随着美國、日本和欧盟区经济的逐步复苏,國际市场对原油、铁矿石、部分有色金属等初级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加上中國对这些产品进口量的不断扩大,拉动这些产品价格的迅速上涨。特别是,近两年来國际原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对我國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 4、信贷投放的超常增长对本轮物价上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贷款明显加快,全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18979亿元,远远超出年初计划的规模。2003年,新增贷款猛增27702亿元,同比多增8723亿元。2004年一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8342亿元,同比多增238亿元。一般来说,信贷快速增长会引发总需求的快速扩张,进而推动价格水平的上涨。根据历史经验,信贷加快后的4-6个月内居民消费价格会有明显反应。虽然目前我國货币传导机制不畅会影响这種反应的时滞和力度,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理由忽略始自2002年下半年的信贷明显加快对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作用。
毋庸置疑,从目前价格走势看,我國通货紧缩压力已不再占主导地位,相反通货膨胀压力在不断加大。本轮价格上涨是在世界经济总体复苏的背景下,由于部分基础产品供给瓶颈造成的。应当看到,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國市场价格总水平的温和上涨,是在经历了前几年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后的回升,特别是粮食价格仍属于恢复性上涨,前一段粮价最高时也只是恢复到1996年的水平。粮食价格的恢复性上涨,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贩N匾淖饔谩R虼�,只要维持好目前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价格水平不再大幅上涨,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或适度上涨,对于稳定生产和投资预期,调整城乡分配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
面对此轮物价上涨,有人担心会不会诱发以往那種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造成物价持续、大幅度的上涨。从目前情况看,这種情况并没有發生,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發生。之所以得出这種判断,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理由:
- 一是此轮价格上涨幅度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从1985年到2003年,我國居民消费价格平均涨幅为7.3%,如果剔除几个通胀年份(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则为3.3%。考虑到我國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仍较快(7%以上),可以将我國目前所能承受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上限定为5-6%。2004年1-8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仍没有超出该上限,也就是说,目前的物价上涨水平尚不能算做通货膨胀。
- 二是驱动本轮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正在弱化。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發生的两次严重通货膨胀,都是由于投资持续超常增长和粮食持续减产双碰头造成的。此轮物价快速上涨也不例外。但与前两次發生的通货膨胀显著不同的是,这次党中央和國务院,提早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避免了局部問題演化成全局問題。例如,针对粮食减产問題,國家出台了如粮食直补、降低农业税、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種粮积极性。今年夏粮总产量扭转了连续4年下滑的局面,目前秋粮播種面积扩大,长势良好,丰收在望。若无大的自然灾害,全年粮食生产有望达到年初确定的9100亿斤的目标,粮油价格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推动力将在下半年逐渐减弱。另外,针对投资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問題,政府采取了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和以必要行政手段为辅的一系列宏观调措施,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前8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3%,比今年一季度回落17.5个百分点。投资增长的快速回落,较大地缓解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 三是本轮价格上涨的基础尚不稳固。一方面,这轮由投资高增长造成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主要推动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扬,但至今还没有完全传递到生活资料价格上。另一方面,本轮的价格上涨是在供求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發生的,基础还不稳固。根据商务部对全國600種主要商品2004年上半年供求排队分析预测结果显示,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38種,占排队商品总数的23.0%,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5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462種,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7.0%,同比减少了8.5个百分点;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从排队情况看,改变了过去连续几年供过于求持续上升的局面,预示着我國商品市场商品质量和供求结构有所改善,供大于求突出的矛盾有所缓解。即使由于投资加速带动部分生产资料的旺盛需求,少数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但总体上生产资料的供给仍较宽松。
(本文作者系國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文章为作者个人成果,不代表所在单位观点)
明年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可能双双放缓
从今年前8个月情况看,我國价格基本上是一路走高。从今年后4个月情况看:一是生产和投资仍将呈惯性快速增长,煤、电、油、运紧张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好转,加上國际市场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仍在高位波动,能源产品价格有可能继续上涨。上游产品价格过快上涨或持续高位運行将逐渐传导到下游某些产品,致使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或降幅缩小。但另一方面,由于國家通过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和土地的使用,投资过快增长的局面有了明显好转。投资增速回落将有效缓解部分产品的供求矛盾,有利于曳N粕柿霞鄹竦目焖偕险恰6橇赣偷戎饕┎芳鄹窠饰戎星鹘堤�,但短期内也不会出现明显下跌,前期粮价上涨对肉禽蛋类食品价格的传导效应还将继续有所体现。三是水、电、运输、医疗收费和房租等政策性调控项目面临较大的调价压力,近期"限超"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拉升价格总水平。四是主要工业消费品总体上仍将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快速上升的动力不足。五是去年价格的"翘尾"影响将在3季度达到高峰后逐步减弱。据测算,今年1-4季度"翘尾"因素影响价格总水平依次上涨:1.7%、2.9%、3.6%和0.7%,全年平均为2.2%。
展望后4个月居民消费价格走势,一方面由于粮食价格上涨的推动和传导、政策性调价压力的逐渐释放,以及上游产品价格持续高位運行对部分下游产品价格的影响,价格总水平在短期内难以大幅回落。另一方面,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上游产品价格涨幅已经并将继续回落,大部分消费品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将继续并可能进一步恶化,主要工业消费品价格上升的动力不足。
综合分析影响价格運行的各種因素,我们认为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从9月份开始出现回落,并进入本轮价格上涨的回落期。由于在本轮价格上涨中,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回落,可以预期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也将进入回落期。预计居民消费价格第4季度将上涨3.0%左右,下半年上涨4.0%左右,全年可能上涨3.8%左右。在居民消费价格全年3.8%的涨幅中,其中57.9%来自上年"翘尾"因素,42.1%来自新涨价因素。预计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将分别上涨5.0%和9.9%左右。
要准确判断明年的价格走势,有必要对影响明年价格運行的宏观经济环境进行简要分析。
从國际环境看,中东局势逐渐趋于稳定,主要发达國家的经济缓慢复苏,为我國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提供了可能。从國内环境看,國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将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投资仍将保持较快速度的惯性增长,需求拉力仍将持续;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信贷消费的规范,将进一步提升我國居民的消费信心,最终有望推动消费需求较快增长。
而造成本轮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粮食减产、投资增长过快、石油价格高企等,因此分析这些因素在明年的变化趋势对准确把握我國的价格走势非常有益。
- 1、明年粮食供需状况可能继续得到改善,粮价继续大幅上涨的压力减轻。从國内情况看,由于粮价回升,农民種植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上升,再加上國家今年出台的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仍有可能继续得到贯彻实施,农民種粮积极性提高,種植粮食面积可能继续扩大,種粮投入增大,因此粮食单产有可能提高,粮食产量在2004年丰收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再创新高。
从國际上看,受粮食价格强劲反弹和有利气候条件的影响,2004年世界粮食生产得到较快恢复,谷物预计增产1.24亿吨,大豆增产3372万吨,世界市场粮食供给总量相应增长,世界粮价涨幅明年有望继续回落。所以,预计粮价涨幅明年将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不会很大,这是因为2004年粮食产量预计能达到9100亿斤,但仍不能满足当年消费的需要。
- 2、投资增长可能放缓,煤、电、油、运紧张局面有望得到好转,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减小。一方面,从经济周期看,本轮经济周期始于2000年,并于2003年达到顶峰,从2004年开始进入收缩期,由此可以推断明年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进一步下滑,从而投资增长也将随之放慢。另一方面,2004年國家采取以控制部分行业和领域投资增长过快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措施,对明年投资增长仍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从以上两方面看,明年投资增长率有可能明显放慢,煤、电、油、运紧张局面有望得到好转,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减小。
- 3、石油价格有可能出现回落,从而减轻原材料购进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压力。随着中东局势的好转,美元因利率提高而趋于稳定,以及石油输出國提高原油日产水平,石油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原油价格有可能从高位回落。原油价格的回落,将极大地缓解我國原材料购进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压力。
- 4、上年价格上涨翘尾因素的影响逐步减弱。据初步预测,2004年价格上涨翘尾因素,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國内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总水平運行的各種因素,我们认为我國价格上涨率明年将呈现回落的趋势,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将分别上涨2.4%、3.4%和6.9%左右。
综合考虑各種因素,我们认为,在明年國内外经济环境可能發生向好转变的情况下,在我國的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有可能双双放缓的情形下,目前不宜对利率和汇率进行调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 107.4 108.1 109.5 110.5 111.2 111.8 112.0 112.9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03.5 103.5 103.9 105.0 105.7 106.4 106.4 106.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2 102.1 103.0 103.8 104.4 105.0 105.3 105.3
施发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