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中的“非战即逃”
为什么我们的星图会有各種各样的拟人化称谓?这因为人类倾向于把很多事物之间形成联系。现在大多数投资人的問題是在后天的训练中忽视了人类的本能,却在一味的强化各種所谓的“技巧”。如很多投资人都知道的图形分析,其实就是一種被强化后的技巧。近段时间,市场中关注最多的应该就算是对1350点支撑位的讨论。最明确的观点就是如果击穿1350点的颈线位后,市场的下跌幅度将会如何、如何……,我专门研究过这些人的算法,彼此之间竞有如此多的不同。1000点有之、800点有之、甚至600点也有之。熟悉把握这些分析技巧的都应该知道在1200点以上结束的突破,一定要被解释为“突破陷阱”;1000点以上结束的突破,一定要被解释为“算法一”;如此类推,800点、600点、甚至更低的走势都会有“完美”的解释。这里的逻辑其实就像下面的笑话,有个射击教练经过一个村落,突然发现一面墙上有很多弹孔。每个弹孔都准确无误的命中靶心。他立刻惊为天人,但一问过后才知这些都是村里一个小孩子做的。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先射击,然后在画出靶子。
图形不过是对市场变化轨迹的描述,人类总希望可以用所谓的模式来形容、并渴望找到预测未来的“水晶球”。也就因此出现了各種各样的形态。我们就以头肩形态为例,市场在97年下跌以后,历经9个月的时间形成了一个符合的头肩底形态,颈线位在1265点,量度升幅1405点。结果市场在98年6月真的见到该位置时,却没人可以发现这一点;同样的例子就發生在2002年,市场在2001年10月后形成头肩底形态,并与624行情中完成突破。量度升幅应该在1850点。但市场在2002年8月份突破1750点未成功后,一路下跌到1350点。现在大多数市场人士又在关注所谓“头肩顶形态”,却忽视了图形背后的实际意义。
目前市场中被强化的一个观点就是“看对不如做对”,接触过的很多朋友都认为自己可以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可以保证自己的“做对”,即使在自己看错的时候也可以“做对”。探寻他们的操作基点,保证其操作的因素仅仅是“否定”。诚然,投资人在思维逻辑中加入否定的逻辑,是其成熟的关键一步。但割裂“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联系,投资人也不能再上一个台阶。保证交易的关键因素在于通过“非战即逃”形成肯定与否定之间的内在联系。
技术分析应该是投资人在市场中形成的各種应变模式分析。但对于投资人更重要的是针对各種分析模式形成的操作策略,形成针对市场各種形态的正确反映才是交易的道理。最近看到了神经系统科学家对人类研究的一些分析结果,文章认为:人类作为一个物種,几乎在整个进化过程中都以打猎和采集为生,小群聚居、追逐野兽、種植作物、寻找配偶、躲避野兽……未雨绸缪,寻找庇护之所。相应的人类的大脑也围绕这些任务展开,最终它变成了一台超级的机器,能以“闪电”般的速度应付诸如短期趋势或激发感情反映这类的事情;同样却对辨别长期趋势或同时关注多个方面的問題感到力不从心。如果看到了一个类似狮子的动物向“原始人”冲过来,他的本能反应就是逃到树上,即使这仅仅是个虚假的影像,因为这对他并没有任何损失。“非战既逃”已经成为了现在职业投资人在市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