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对于投资人来说,即使已经达到了较高的“过程理性”水平。也必须通过对自身情绪的培养提高整体水平。这一点,很多市场实际交易人员感觉颇深。很多从事短线交易的投资人,业绩出现巨大偏差的结果就在于自身情绪的波动。往往会在情绪高涨时,连战连捷;一旦出现影响自身情绪的事件,同样会出现连续亏损的场景。甚至会出现在极端情绪下出现完全非理性行为。《我如何搞跨巴林银行》中,主人公尼克里森是场内交易员,他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因为他在市场交易中缺乏最基本的情绪控制能力。出现亏损后,并不是承认错误,而是掩盖。这时,他所有的“理性判断”都因为情绪的变化变成非理性的行为。尼克里森的出逃行为充分说明了他自身存在的性格缺陷…… 同感!QUOTE:作决策时需要使用非理智对策方法。即:概率估算法。
这種方法把场景变化作为随机事件处理,分别估算出好、一般、坏等可能性各占的概率,平均的变化结果作为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平均方差。假定某个场景中,投资人需要面临甲、乙、丙三種可能的选择,如果选择甲变化,估计好的概率20%,一般的概率40%,坏的概率40%;如果选择乙变化,估计好的概率20%,一般的概率70%,坏的概率10%;如果选择丙的变化,预计好的概率50%,一般的概率10%,坏的概率40%,试问如何决策? 、、、、、、
交易中,几乎所有人都会犯错误,使得同一场景最终的变化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如果用该场景的混乱度来描述,称为熵值。决策时引导熵值的趋向,称为熵值引导法。但这需要
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处理。如投资人处于很大盈利优势时,可选择熵值较大的局面。因为变化发展下去,即便自己出现错误,也能达到保证较好的结局,所以应该选择熵值较大的变化,达到追求更好的结果的目的;如果投资人处于不利的亏损时,可选择熵值较小的变化,因为一般出现問題,投资人将会因此出现极被动的局面。这必将导致最终结果的恶化。这些简化后的观点就是:在盈利时加码、在亏损时保存实力。在决策的过程中,采用的数据依据不能用概率、熵值等模糊型数据(它们只占很小的比例),必须是切实的数据为基础。因为不同的人对模糊数据的计算,其结果完全不同。QUOTE: 交易中,投资人不可避免的会形成“非战即逃”的习惯操作。大多数具有一定水平的投资人都可以使自己形成类似的本能能力。但这些行为如果仅仅存在某一个局部,也就是并不能形成对整体交易的平衡。这永遠不可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完成这一点,投资人必须能达到交易中的平衡。即:非战非逃、也战也逃。
投资人在交易中平衡的关键是寻找到关键的“纳什平衡”。专业的人员相对于业余人员优势的一面就是可以找到交易中的“纳什平衡”,而这一点正是投资人组织交易结构的重点。”平衡“这个词对整体交易不适合,但对个体交易还可以胜任。相对于整体交易,需要是前瞻性和持续性,它没有什么”平衡“可言——胜就是胜,败就是败(胜有胜的处理办法,败有败的处理办法,这些办法都是事先计划好的,所以并不会出现紧逼穷寇或全线溃败之局面)。而个体交易在保证整体交易持续性的基础上,可以灵活些或平衡些。QUOTE: 这段时间自己一直在探讨与交易有关的問題,说句实话,我感觉我们中间的很多人在没有把問題搞清楚以前就想简化。打个比方:张无忌在武当山学习太极剑,他最后忘记了具体的招式,只记得那个园园的“太极图”。但想过没有,他以前专门学过太极拳。同时他自己的武功已经达到了一流的境界。这是他可以化简的关键。由繁化简,就像由轻到重一样的艰难。如果自己的实力不够,一味的化简,就像一个小孩子为挥舞起上百斤的大铁锤。不知道是谁在带动谁?这个循环就是由重到轻、再由轻到重的反复轮回。如果自己还没有达到那个可以境界,就不要想办法做自己做不到的事。不变是最好的变化,但如果你没有学会变化,哪里去谈什么不变…… 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