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系”的前尘后世
|
来源:www.licai-web.cn 作者:理财知识网 |
|
“德隆系”的前尘后世
“德隆系”的前尘后世
“德隆系”的前尘后世
原创:海海人生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失望的冬天。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两个世纪前,英國作家狄更斯《双城记》留下的名句仿佛注定“德隆”从它阳光灿烂的春天走到绝望的冬天,这个最美好的时代给了它无限的机会,也把它引入可能灭亡的深渊。
一、春天
1986年,“德隆”创始人唐氏兄弟从國有单位下海,开始他们的创业生涯,他们经过商,开过店,90年代来到了首都北京,开了一家当时在北京很有名的迪厅,到93年单是北京迪厅已给他们带来了3000万以上的利润。中國的社会变革时代给了他们最美好的希望,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施展,事业上的起步使他们完成了走向顶峰的第一笔原始积累,也使他们踌躇满志。
正好在这个时候,中國开始在上海和深圳试点原来只属于”资本主义“的股票市场。唐氏兄弟以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和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嗅觉,感到这个时代将再一次为他们提供一个大舞台。他们开始用原始积累的数千万资金投入新兴的中國股票市场。通过买股票认购证、原始股和参与深沪大盘的炒作,他们的资金有了跳跃式的发展,成功避开94--95年的熊市后,他们的资金仍然超过亿元,已经是当时中國数得上的富豪。
二、夏天
1996年的春天,中國股票市场就象这个早春仍然寒气袭人,上证综合指数在96年1月创下了两年新低512点,很多股票静静的躺在地板上,翻开走势图,你很难找到10元以上的股票。此时的唐氏兄弟已是证券市场的老手,他们手握重兵正在悄悄地寻找他们的目标,如何才能使资金利益最大化成为他们考虑的关键。经过认真的思考,他们发现四川长虹、深发展等股票都有证券机构被套,他们不愿意与这些券商正面交锋,更不愿意给他们抬轿,而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000549“湘火炬”进入了他们的眼球。经过仔细分析,他们发现流通盘5000万的“湘火炬”由于地处湖南,不属于上海本地等投资投机热点,一直没有机构炒作,历史成本很低,每股价格在2.3元附近,很容易在低位完成建仓。于是,唐氏兄弟联合几位熟悉的大户开始了在“湘火炬”上的建仓。
到1996年的7月份,唐氏兄弟和他们的朋友已经持有“湘火炬”70%的流通股,该股也从2.3元上涨60%到4元附近。但是这个时候,四川长虹、深发展等有大比例送股的龙头股却有400%的涨幅,这一点即让唐氏兄弟感到股票市场巨大的利润空间,又让他们意识到光持有流通股票无法获得公司决策权,就不能通过大比例送股这種中國股市“喜闻乐见”的形式大比例的拉升股价。
经过深入的研究,97年,唐氏兄弟作出了一重大决定,在新疆注册成立德隆投资公司,要通过资金和这些年在上层建立的社会关系进入”湘火炬“的决策层。这一重大决定很快得以实施,“湘火炬”的上级部门考虑到当时的汽车零配件行业不太景气,该公司效益也很一般,加上德隆开出的优厚条件,决定向德隆投资公司出让其控股权。此后、“德隆”通过撤借资金很快完成了收购,进入公司决策层。并在97年和98年年报分别推出10送2和10送9股的优厚方案,“湘火炬”的股票价格也很快于97年涨到10元,98年超过20元,唐氏兄弟此时已获得了10亿以上的帐面利润。
这一模式的成功,加上四川长虹、深发展因连续大比例送配股价20倍以上的涨幅,对唐氏兄弟和他们的追随者来说是极大的兴奋,他们仿佛找在了在中國股票市场稳赚不赔的法宝。基于这一理念,98年以后,德隆投资公司通过贷款、从已控制的公司撤借资金、联合更多投资者等方式入主了600737”新疆屯河“和000633“合金股份”,“德隆系”也正式形成。通过控制流通股和大比例的送配,这三家公司的股票价格涨幅最少都超过20倍,到最高峰时期,“德隆系”控制的股票市价已经超过200亿人民币。德隆的帐面利润和唐氏兄弟的个人财富把2001年的中國首富荣智健远远的抛在后面,唐氏兄弟的个人梦想也达到了颠峰:”香港首富李嘉诚不也是炒卖公司股票,他炒作英國的“ORANGE”公司就获得了超过千亿港币的利润,我们为什么不能?”
三、秋天
2001年7月,对中國股票市场是个灾难的时期,经历了5年的大牛市后,吴敬链的善意劝告未能挽救中國股市,终于出现了“股灾”。很多股票出现了比上涨还疯狂的下跌,股价的整数被去掉,只剩下零头。但“德隆”并没有提前意识到灾难的發生,过了一段时间,他们才真正明白中國股票市场畸高的市盈率确实是不健康的,这样的市场肯定有崩溃的一天。“德隆系”三只老股确实价格太高了,要变成帐面利润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还有那么多的贷款和撤借资金需要及时归还,原来的追随者也有部分人大难临头各自飞。
如何兑现这些帐面利润成为唐氏兄弟面临的最大难题,而此时的“德隆系”由于其他股票价格的爆跌也由“幕后”走到台前,成为股票市场一大典型。唐氏兄弟和他们的追随者并没有灰心,这么多年的经历告诉他们:“任何时候只要挺过难关,总会有解决問題的好办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开始聘请大量的高级研究人员。最后找到了一条解决之道,利用“德隆”的影响和这些年形成的社会关系大规模的介入优质产业,再将利润较高的产业注入上市公司,以降低上市公司股票市盈率,形成合理的投资价值,然后出货。
其实,“德隆”在99年前后为炒作老三股也采用过类似的资产重组,但是这次却是经过冷静的思考后,决定“破斧沉舟”,真正地介入实业。为了尽快形成实业领域的优势,“德隆”以能带来资金流的金融企业作为进入的重点,相继续控制了170余家企业,包括天山股份、ST中燕、重庆实业、沱牌曲酒等新的上市公司,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东方人寿、南昌商业银行等数十家金融企业。以这类公司为载体德隆加大了资金借贷,并从控股公司套取大量资金,进入了更多实业领域。
德隆采取的措施,在上市公司有一定的成效,“湘火炬”进入了行业景气度较高的重型汽车领域,“合金投资”收购了在美國有一定影响、效益较好的电动工具公司,“新疆屯河”也加大了新兴的食品产业的投资力度,红色产业初具规模。但是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改善的同时也使德隆在其他非上市产业中形成了很大的坏帐(包括资金利息)。德隆系甚至越来越感觉到自己陷入一種莫名其妙的恶性循环,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债务越来越重,看的见的利润还是只有上市公司股价上的差额,而扣除这些无法兑现的价差后公司几乎是资不抵债。
四、冬天
2003年以后,证券市场的监督并没有因熊市的来临而放松,國务院、证监会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德隆系”高启的股价后面的巨大金融风险,并有意识的采取一些措施限制“德隆”进入某些产业,同时加大了限制违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力度。
这个时候的唐氏兄弟开始认识到問題的严重程度,原来一直很神秘的德隆开始站出来树立公众形象,希望通过社会和政府的谅解来度过这一难关。但是,这一措施太迟了,德隆的摊子已经大到政府几乎都无法收拾的地步。
2004年春天,唐氏兄弟和他们的“德隆系”进入中國证券市场已经超过10年了,他们第一次感觉到失望的冬天是那么冰冷。原来合作很好的银行、民间金融资金不光不在借钱给他们,还加大的资产抵押、贷款追缴力度,而再次大规模的扩张又受到政府的限制。真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为了减轻债务压力,缓解政府对它的限制,德隆只有选择股价跳水来套现这一条路。
五、后续
这一点,就只有让历史来验证了。
呵呵,这只是我对“德隆”历程的猜想,各位朋友不要完全当真。
|
|
上一篇:
高盛公司交易员的一天
下一篇:
专业投机原理 维克多·斯波朗迪]精载
|
|
|
|
|
|
|
|
|
|
|
理财网热门分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