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女士今年60岁了,共持有8只基金,占个人资产的60%。这两天她正头疼是不是该卖掉两只,因为手头上基本没有流动资金了。那么,市民投资多少基金比较合适呢?
农业银行理财师王萱女士介绍了一个常用的“框架算法”———用100减去自己的年龄,得到的数字就是投资股票、基金的数量占个人资产的大致百分比。 例如,100减去林女士的年龄60,得到40%就是林女士比较适合的投资比例。得到这个参考“框架”后,可再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做出调整。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
王萱表示,在基金品種上,选择长期、定投比较好。因为年轻人一般花销较大,每月的工资节余少。如果选择定投,一月一次地定额购买基金,既不会出现一次性大量投资的捉襟见肘,更能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况且今年股市震荡加大,定投后就能降低平均成本,分摊风险。购买方式上,年轻人接受能力好,不妨选择网上银行、电话购买,省时省精力。购买金额占到收入的20%30%比较好。
供房、育儿等负担较重的市民:
这类市民的还贷、教育等开支大,理财和心理上的负担都比较重,可同时又迫切需要通过投资使财富增加。王萱因此建议,在买基金时采用逐步增加投资的方式。由于可支配的流动资金少,要格外考虑各種投资方式的机会成本。购买金额则可略微高些,占到收入的30%左右。
有闲钱积蓄的中老年人:
王萱说,林女士就属于这種情况,但像她这样用60%的资产一口气持有8只基金是不太合适的。一方面,中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一旦“花无百日红”的股市出现震荡,就会对他们造成较大的心理波动。另一方面,精力的不足也可能让他们在分析、研究行情上力不从心。因此,上了年纪的市民购买股票、基金尽量不要超过所有资产的50%,也不要过于分散地投资,精选23只长期看好的基金就可以了。
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