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克希尔1988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说道:“对于未来一年后的股市走势、利率以及经济动态,我们不做任何预测。我们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
巴菲特的逻辑在于,对股票或债券价格所做的短期预测根本是没有用的,预测本身只能够让你了解预测者,但对于了解未来却毫无帮助。因此他给出的建议是,不要试图估计股市的走势,而应该集中精力了解你熟悉的企业。
中國的基金业乃至证券业喜欢预测未来,在一些公开信息里或是基金发行前,基金经理动辄预测未来一季度或者下一年里市场走好,某某主题将得到认可,牛市将持续;有的券商报告甚至说中國股市将有黄金十年,并附带大量理由云云。
大量的基金分析师、大量的券商研究员、大量的经济学家,把精力放在预测未来上。多少经济学家正在为自己的加息判断得到证实而欢欣鼓舞,多少研究员在关注每个月的CPI、GDP数据,多少分析师在研究上市公司未来是否整体上市以及重组,但是这一切真的那么重要吗?
未来难道真的可以预测?如果可以预测,在一年前的今天,谁会想到,长期让基金公司谈虎色变、管理层担心不已的封闭式基金封转开,会因牛市而转型后规模大增?谁会想到,中國基金业会在一年里实现过去8年的规模总和?谁又会想到,过去基金头疼的基金份额发售,竟然要用到限量发行的方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投资者的热情?
回到20年前,也就是1987年,任何一个经济学家,站在当时的时点,会想到中國今日的经济发展规模,会想到中國股市能有今日之壮阔?又或是回到10年前,1997年,当深发展、四川长虹引领江湖,银广夏、东方电子呼风唤雨的时候,谁又会想起这些公司以后将面临的变化或败局?谁会想到张海、顾雏军这些资本大鳄今日的窘境?
我们难道真的可以预测加息后第一天股市行情将如何演变?大盘逼近3000点后未来的点位走势?如果你真的可以预测,那么恭喜你,你即将成为亿万富翁了,因为股指期货即将推出。
经济数据是会失真的,上市公司的承诺是会失效的,对于投资者来说,永遠要发现事物背后的运作机制。百年企业在中國近乎绝迹,我们没有参照系,但从十几年的变迁看,上市公司未来某一年度的业绩突飞猛进并不重要,上市公司能否拿下大单具有某種概念并不重要,上市公司有多少法人股投资升值更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内在的治理结构是否完善,以及对专业、对市场、对股东敬畏尊重的品质。
站在大國崛起的角度,我们GDP如何连年增长并不重要,工业企业创造多少利税并不重要,解决多少就业問題并不重要,拥有多少外汇额度更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资源是否能得到合理的分配,民众是否具有公平发展的机会,民生和环保問題如何解决,这才决定了國家持续发展的未来。
回到基金行业领域,基金的下季度市场份额目标并不重要,基金公司旗下产品能有多少规模并不重要,甚至基金下一季度或全年的净值增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基金是否建立了这样的机制———拥有自己的理念,好的团队建设,系统发现优秀投资品種的能力以及对持有人尊重回报的心。所以,不要预测未来。
程林 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