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文化与中西对比(一)
|
来源:www.licai-web.cn 作者:理财知识网 |
|
理财就是生财、聚财、用财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财,更当治之有道。 ——孔子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说到财富,古往今来,多少人为它的光芒四溢而晕眩。所以,孔圣人又说:“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个“道”,不仅是一般人理解的合法之道,更是生财之道。正是在人类尝试以各種“生财之道”追求财富的漫长历史中,投资基金,像黄金海洋中的一座岛屿,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工业文明时代开启财富之门的新的金钥匙——强大的资本市场中重要的一环!从某種意义上来说,基金之路就意味着财富之路。 其实,基金的主旨就是两个字——理财。何谓理财?理财不是攒钱。通俗地讲,理财就是“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应包括开源,即不断寻求合法赚钱门道,将个人资产不断升值;也包括节流,也就是科学地消费,不让个人资产无谓地流失。理财不等同于投资。理财的精髓在于用财之道,赚取钱财并妥善运用钱财。而投资则是使资产增值,帮助人们达到理财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投资只是理财的一部分。 理财不是富人的专利。对理财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处理好个人的钱财。 “请略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令后世得以观择焉。” ——《史记.货殖列传》 以家庭或个人(私人)致富为基本内容的中國古代私人理财思想滥觞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初步形成于战國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到西汉中期(公元前一世纪)臻于成熟,其标志是司马迁的《史记》这一巨著的问世。《史记》尤其是其中的《货殖列传》蕴含着丰富的中國古代私人理财思想,是私人理财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先秦的经济思想在17世纪和18世纪曾对欧美经济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创造这些经济思想的先贤也不乏其人,其中吴越时期的范蠡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范蠡是越國的上将军。从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出,范蠡十分有理财头脑,是个有经济思想的人。他的主要理财思想之一是“劝农桑,务积谷”,之二是“农末兼营”,之三就是最为广泛流传的“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范蠡把握天时变动的规律,讲求节令,超前预测,捕捉机遇,适应市常所以他的财富才能从“居无几何”到“致产千万”。 时至今日,如果我们能到无锡的太湖鼋头潴一带,则还可以在范蠡的故地凭吊这位中华古代谋财富的先行者的遗迹。太湖浩荡,湖光浩淼,让后人对此叹息不已。 中國理财文化的成熟则以《史记》的问世为标志。 司马迁认为,占有了一定量的资本,选择了谋生、经营的行业之后,能否经营得好,发财致富,还取决于经营者的聪明才智。他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能者可以积累财富,无能者已有的财富也会散失。 不少思想家都认为勤和俭是致富的根本条件。韩非就认为,富者是由于“力而俭”,贫者是由“侈而惰”。而司马迁认为,单纯依靠勤俭,只可免贫,而不足以致富。他认为要想致富发大财,单靠勤俭是不够的,必须“用奇胜”。这个“奇”也就是出奇制胜的经营之术。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介绍了一些堪称为“奇”的经营之术。比如“白圭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弃取与一般人相反,当然属于“奇”,这是“用奇胜”的典型例证。 除了“用奇胜”之外,司马迁还强调“诚壹”,即专业化分工,这和亚当·斯密在《國富论》中提到的分工理论有共通之处。司马迁列举了当时在人们看不起的“小业”、“薄技”中出现的家财“千金”、“千万”、“鼎食”、“连骑”的富者,认为“皆诚壹所致”。“诚壹”就会对这个行业的市场需要、生产技术和经营方法日益精通,就会在“能”和“巧”方面超过同行,就会树立起远胜于同行的商业信誉,“诚壹”还会在捕捉信息和正确决策方面逐渐积累起较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使自己具备“用奇”的条件和能力。“诚壹”和“以奇胜”体现了私人理财方法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西方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明对于西方社会理财思想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圣经》中指出, “诚实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 正是在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过程中,特别是向美洲产业迁移中,大规模的委托理财的作为一種新的理财形式开始出现,现代的理财思想由此萌芽。(主撰 刘传葵) 执笔(排名不分先后): 吕 劲、刘 燕、刘卫兵、刘传葵、 李 耕、张德根、陈 键、林贤苏、 赵 航、戴宇清 作者鸣谢:本文写作得到了南方基金、华夏基金、鹏华基金、大成基金、长信基金(排名不分先后)的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证券日报
|
|
上一篇:
开放式证券投资信托优势与劣势
下一篇:
认识证券投资基金(3)基金的类型和优点
|
|
|
|
|
|
|
|
|
|
|
理财网热门分类 |
|
|
|
|